无人机反制技术
无人机反制技术
我们来简单说说无人机反制技术。
反无人机技术是指能探测无人机并使之失效的手段或措施,主要通过整合或改进现有先进技术实现对无人机目标的检测、跟踪、识别、干扰、诱骗、控制或摧毁。
总体来说,反无人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般分两步实施:
①准确地检测、跟踪和识别无人机;
②根据实际情况,对无人机进行反制,以达到迫使其降落、返航或损毁的效果。
怎么探测无人机,前文已介绍,本文不再累述。
当探测到无人机后,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无人机进行反制了。
目前,无人机反制技术手段丰富,常见的有捕网枪、无人机捕网、激光炮、微波枪、声波干扰、操控信号干扰、无线电通信协议破解、卫星定位诱捕以及黑客技术等。
这些技术手段总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干扰阻断类、直接捕捉类、打击毁伤类、监测控制类。
1. 干扰阻断类
无人机通常借助无线电信号来实现其卫星定位系统和飞控系统的通信,如果对应频段的无线电信号被干扰,无人机就会启动内置的自保机制,或被迫降落,或悬停空中,又或折回起飞地点。干扰阻断类技术就是利用了这一机理,向无人机定向发射高功率无线电信号来干扰其定位系统和遥控系统,以切断无人机与遥控平台和定位卫星之间的联系,使定位和飞控设备无法正常运行,以此达到驱逐或打击无人机的目的。
干扰阻断的方式主要有:卫星定位信号干扰、飞控信号干扰、声波干扰等。
比如说, TRD新加坡公司在2020年新加坡航展上推出的新型Orion H+轻型反无人机系统就属于干扰阻断类。
该系统是一种便携式反无人机系统,重量不到6公斤,可以连续运行60分钟以上,或待机长达48小时。
该系统具有多达6个干扰模块,能够干扰六种无线电频率,可以应对商用无人机、自制无人机,甚至军用无人机,其对抗策略是在20秒内中断无人机的通信链路,触发其自动着陆或返回规则。
2. 直接捕捉类
常见的捕捉类反制技术主要有网捕式和鸟捕式两种。
比如说,由无人机携带抓捕网以及从地面发射抓铺网捕捉,或者训练鹰隼等大型飞鸟捕捉无人机。
利用捕捉类反制技术可将抓获的无人机带回指定区域,但是需要无人机在可视范围内,因此对无人机的作用距离有限。
3.打击毁伤类
打击毁伤类手段是指采用高射机枪炮、防空导弹等常规火力,采用激光、微波技术的新型武器,以及暴力竞速无人机、格斗型无人机等多种方式对目标无人机进行拦截或摧毁。
摧毁类反制手段的打击效果好,直接快速,且对干扰不敏感,但在实战中对瞄准精度有较高要求,且费用开销大,另外还可能引起无人机坠落,从而带来其他安全隐患,常见于国防领域。
比如说以色列智能射手公司的SMASH轻武器火控系统就属于打击毁伤类。
SMASH轻武器火控系统能够显著提高小型武器的准确性和杀伤力,可以将来自雷达等多种传感器的目标数据集成到突击步枪上,也可以与其他C-sUAS系统相结合,从而提供适用于现代战场的有效多层次反无人机解决方案。
4.监测控制类
监测控制类手段采用伪装或诱骗等方式误导非法入侵无人机,使其无法接收甚至接收到错误的信息,有效降低其执行任务的能力。监测控制的主要方式有:卫星定位信号欺骗、无线电信号劫持、黑客技术劫持等。
比如说由Citadel Defense公司与美国作战人员和安全专家一起设计和开发的Titan反无人机系统就属于监测控制类。
Titan反无人机系统可以为用户提供实时信息,识别和分类接近的无人机或蜂群,并选择性地应用精确的对抗措施,诱使无人机降落或返回其基地。
根据美国巴德学院无人机研究中心的分析,干扰阻断类技术是最常用的无人机反制手段,其他对抗技术也各有所长,在反无人机的过程中往往搭配使用。
由于无人机威胁具有多样性和多变性,反制无人机不存在“一招鲜吃遍天”的情况。尤其是在战场上,情况更加复杂,必须要采用多样化多层次的装备和技术手段来应对威胁。
目前,已经有一些产品或系统采用了多种手段。
比如说,俄罗斯推出的ROSC-1反无人机系统采用的就是复合式压制手段,可同时使用多种手段对抗无人机。
当发现接近的无人机后,该系统可使用特种手段屏蔽无人机控制信道,必要时还能对其实施迫降。
另外,该系统还可屏蔽一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同时提供虚假的位置坐标,受此干扰的敌方无人机将改变飞行方向,飞离目标区域。
零偏科技研发的室内碟形无人机,将碟形科幻机身、涵道技术、复杂环境下的导航定位和动态避障技术引入到旋翼无人机中,以提高飞行器的安全性、复杂环境下导航定位能力和避障能力。解决了复杂环境下的飞行安全性和准确性问题,可应用于室内、超低空无人监测、巡检、室内测量等复杂、恶劣、强磁干扰环境应用场景,具有分米级精度、效率高、用途多样的特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