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附近第三方施工管理难点与对策
管道附近第三方施工管理难点与对策
地下管线惯性定位仪(管线惯性陀螺仪)是零偏科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下管道定位设备,采用航天器的自主导航技术—惯性导航技术,利用组合导航以及基于IMU/里程/运动特征/环境特征的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和误差在线补偿技术,能够精准可靠地获取城市复杂环境下的地下管线三维信息。全自主知识产权、厘米级测量精度、全口径测量范围40mm-1500mm,地下管线惯性定位仪解决了传统技术存在的受埋深、地质条件、电磁干扰等因素影响造成测试结果不可靠的问题。可以为石油、燃气、电力、热力、水务、通信等客户进行管道普查、施工前详查、竣工验收、应急抢修等管道定位服务,为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设计和施工提供安全可靠的数据,同时有效防止国家管道信息的泄漏。
在经济建设发达区域,第三方施工破坏是威胁管道安全的最主要因素。管道管理企业若管控不力,会形成新增占压、增加人员密集型高后果区、导致管道泄漏等。通过提升管理技能、加强政企联动、强化管道宣传等举措,建立第三方施工管理长效机制,保障管道安全运行。
管道管理企业第三方施工管理面临很大挑战。
1 管理难点
突发性强,防不胜防。例如2021年8月,某单位施工人员采用定向钻进行通讯光缆施工,穿越深度距离管道深度只有20厘米左右。管道巡护工及时发现并制止,避免了伤及管道的安全事故。使用机械,危害性大。除开挖农田水渠、种植苗木等简易施工外,95%以上都会动用机械作业,包括挖掘机、定向钻、顶管机械、地下探测设备等,在人口稠密区、环境敏感区等管道高后果区,一旦管道受损发生事故,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环境影响甚大。信息滞后,协调难度大。比如管道边新建住宅小区,当管道企业得知施工信息后,已完成建设用地拍卖,项目获得批准,此时企业再进行协调就很难取得实质性进展。牵扯精力,影响全局工作。对于周期长的第三方施工,管道企业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投入技防措施做好现场监管,还要时时根据现场变化调整监护方案。后期会影响到对管道本体检测维护、隐患整治、应急抢险等的投入。
2 管理措施
纵观国内外油气输送管道,第三方施工损坏是造成管道事故的首要因素,因此防范好施工风险,就是守住了管道安全的生命线。划定红线。管道保护法明确规定了5米、50米、200米等区域范围内严禁实施的施工活动,为管道划定了安全区。但具体项目还得根据实际协调间距,比如高压输电塔,需根据输送电压、塔高等划定距离;又如管道边新建住宅、产业园等,需提前纳入人员密集型高后果区管理范畴,间距预留5米远远不能满足安全要求。建议尽快制定保障管道及建构筑物安全的保护距离国家技术规范标准。加强联动。管道保护法明确政府部门应履行管道保护相关职责,管道企业要找准与地方政府的契合点,建立企地联防联控体系。推行管道网格化管理模式,与当地网格化管理相融合,并主动争取政府支持,赋予网格员管道保护的相关职责,借助网格员作为政府人员优势,能提前获取涉管施工信息,并通过管道网格平台告知企业,助力企业及早介入、提前协调,第三方施工风险事前管控取得了积极效果。社会动员。积极协调管道沿线地区发改、公安、应急三部门印发联合告知书,告知社会公众保护管道安全的责任和义务,损坏管道应承担的法律后果,进一步规范了政府管理行为和第三方施工活动。邀请属地公安、发改等部门到第三方施工现场检查指导,纠正和查处违法和违规行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做实宣传。与属地公安部门、乡镇、村及部分企业签订共建协议,形成“地企联动、警企联动、群防群治”的管道保护机制。开展管道物权人调查,统计管道周边机械操作手信息,建立管道保护工作群,宣传对象精准到人。丰富宣传手段,融入墙体广告、有奖问答、管道保护宣传视频展播等,使预防第三方施工损坏管道、保护管道安全运行的理念入脑入心。
3 结语
多措并举加强管道第三方施工管理,减少第三方施工破坏事件。油气长输管道处在敞开式环境中,点多线长,施工偶发性、破坏性强。应在人防、物防较大投入基础上,提高技防措施投入和使用,重点管段实现高清视频监控全覆盖,定期采用无人机巡查巡护,第三方施工现场24小时视频监控等,强化管道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