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治理”走向“智理”!嘉兴“污水管网数字孪生”被点赞
前言
用巡维APP扫一扫二维码,地下污水管道的图形就清晰地出现在了pad上,检修人员不论走到哪里,pad就像一只透视的眼睛,呈现出污水管网实时的情况。嘉兴创新开发的手持式移动巡检终端系统,让检修人员无需开挖就能穿透路面,查询地下管网的空间分布和实时在线数据情况。
8月29日,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浙江省数字化改革重大应用成果新闻发布会,嘉兴的“污水管网数字孪生”作为地方特色应用被点赞。嘉兴市智慧污水管理平台,正让城市污水从“治理”走向“智理”。
污水治理有了“数字大脑”
网格化管理智慧又高效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一张网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运维、一平台监管”的市域污水系统建设管理新思路,2020年2月嘉兴吹响了大规模污水管网改造行动的集结号。同年9月由嘉源集团牵头,嘉兴市联合污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建设的嘉兴市智慧污水管理平台项目启动。
历经近10个月的开发建设,嘉兴市污水管网智慧平台在建党百年之际正式上线。
嘉兴市联合污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运行管理部经理徐亢介绍,该平台从污水排放、收集、输送和处置等相关环节,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等技术,对全市范围内工业污染源、污水管网、污水泵站、污水厂、供水、自备水、河道水位、积水点、雨量监测等数据全收集,采用区域水量平衡理念对全市进行网格化划分,建立以污水泵站及其污水收集范围的一级分区及各分区地块的二级分区系统。
智慧平台将市本级8个泵站的收集区域划分为24个网格,用液位计、雨量计、流量计、水质分析仪等智能感知设备获取实时数据,实现污水管网的“网格化”管理。
“打个比方说,一个区域一个月的给水量是1000万吨,一般来说排水量在80%左右,如果我们检测到排水量为1200万吨,这多出来的400万吨进入污水管网的不明来水,可能是雨水也可能是河道倒灌。而我们则可以通过水量平衡来分析我们管网的健康状况。”徐亢解释到。
智慧污水管理平台的应用将逐步解决污水管网运维管理中存在标准不统一、多头管理、数据分散、决策支持能力不足、应急事件响应处置慢等重大难题,极大地提高运行效力,降低运行成本,实现一体化运维。
污水管网有了“孪生兄弟”
虚实结合让智慧水务更硬核
尽管“看不到、摸不着”,但污水管网在地下绵延数百公里。由于深埋地下,管网的日常维护一直是个大难题。嘉兴市智慧污水管理平台则像做CT一样,将“隐身”的污水管网“复刻”成了一张动态的地下管网图,让污水管网有了数字化的“孪生兄弟”。
什么是“污水管网数字孪生”?嘉兴污水管网智慧平台建设中率先采用了建筑信息模型技术(BIM),通过集成地下、地表、地上的模型数据,打造数字城市孪生底座。平台接入污水智能感知设备的动态数据及业务数据,建立管线数字孪生城市。
这个应用将污水厂、站、网的各类勘察设计资料、施工信息、竣工资料、智能感知监测数据及业务动态等关键数据统一集成至BIM模型,形成了可视化、构件级的数字资产运营管理机制。这为嘉兴市污水工程领域的规、建、管一体化提供数字化、信息化基础,未来还可以将该平台升级,为以后除污水外的其他管线接入提供平台基础,最终实现精细化运营管理。
有了“智慧大脑”,运检人员也将更“硬核”。运检人员只需手持一台移动设备,通过巡维APP,就能看到泵站、管线的三维立体图像,而且虚拟景象可以与现实中物体的尺度和方位保持一致。搭建MR混合现实管理平台,实现了地下管线BIM模型与巡检维修现场的“虚”、“实”结合。作业人员无需开挖路面即可通过移动端透视查看地下管网的空间分布状态和信息,实现对污水设施和设备的智慧化、集约化运营管理。
如今的污水管网智慧平台还在不断提升整合,预计至今年底,可完成经开区、南湖区、秀洲区感知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届时,数据将通过统一的技术标准上传至平台,实现市本级一平台监管的目标。
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智慧水务建设是体现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嘉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柏卫东表示,十四五期间,嘉源集团将继续加大对智慧水务信息化的建设力度,最终形成以一套标准体系、一个数据中心、一套监管平台、多业务应用系统高度协同整合为基础的智慧水务体系框架,打造“长三角领先、国内一流”的污水管网智慧平台。
【内容来源】南湖晚报、浙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