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那些年被忽视的紫外光固化工艺要求
上一期,小编和大家简单讲述了排水管道紫外光原位固化修复(UV-CIPP)的国内外标准分析,与德国原位固化修复标准相比,国内目前现有的标准还有很多地方尚未涉及或规范,但是,在即将发布的《城镇排水管道非开挖修复工程施工验收规程》中会有一些重大的突破。
那么,新标准较现有的标准到底有哪些突破?未来对设备、材料生产以及施工过程又有哪些更具体的要求?下面就请跟着小编一起来提前了解一下吧。
根据工程情况,配置相应施工要求的动力和设备,确定总体布置方案。
1) 发电机、卷扬机(绞盘)
① 发电机
② 卷扬机
2) 无油空气压缩机、适用大管径安装传输设备,如软管下料传输机
① 空气压缩机
② 传输设备
3) 维护和监测压力的设备
4) UV固化设备、金属扎头和压缩气体接
5) 切割修整设备
6) 吸污车、抽水泵
① 吸污车
② 抽水泵
1) 检查运输木箱和内衬软管,排除运输途中造成的破损;
2) 校对所有运输文件,确保和施工工程内容一致;
3) 存储运输木箱和紫外光固化软管,必须严格遵照以下要求:
-
位于木箱顶部的黑色紫外光隔离膜,必须在整个存储过程中覆盖软管;
-
在施工阶段拉入内衬软管的的过程中,黄色外膜起到对紫外线隔离的作用,其他情形下不保证永久防护紫外线;
-
存储温度范围5 °C - 25 °C;
-
保护运输木箱,避免恶劣天气条件。
1) 管道预处理,包括清除管内沉积物、结垢、污物、腐蚀瘤等;消除管道沉降、变形、破损和接头错位;检修孔处排水,防止地下水渗漏等不利因素;
2) 对待修复的管道必须通过高压清洗设备进行清洁;
3) 拉入内衬软管前,必须进行CCTV视频检测,记录待修复的管道的状况;
4) 拉入内衬软管前,必须在管道底部铺设底部保护膜,覆盖面积大于原有管道1/3的周长,且应在原有管道两端进行固定。
1) 拉入软管之前,全面检查UV固化系统,包括UV灯架、UV灯管、前后摄像头(LED灯源)等等。提醒:必须保证紫外灯洁净,并提供相应波段的功率;
2) 严格遵守紫外灯制造商的使用规定,在首次运行400小时后,须对该紫外灯进行性能检测;之后每隔150小时检查一次强度,如果检测的UV灯比参照UV灯的辐射功率小30%或以上,则应更换UV灯;
3) 每次记录UV灯管的检测数据,包括批号、编码代号,首次使用时间、运行时间、检查日期,测量值及检测结果(与参照UV灯的相对强度,单位:%),参照UV灯的批号、编码代号等。
1) 在拉入前,不得磨损或划伤湿软管,并应准备好泄力用的万向吊环;
2) 软管拉入的速度不能超过5米/分钟;
3) 软管拉入过程中受到的最大拉力应符合下表规定:
管径 |
最大牵引力 |
DN 300 |
43 kN |
DN 400 | 57 kN |
DN 500 | 106 kN |
DN 600 | 125 kN |
DN 700 | 190 kN |
DN 800 | 225 kN |
DN 900 | 250 kN |
DN 1000 | 340 kN |
DN 1200-DN 1600 | 500 kN |
4) 软管内衬两端端口伸出旧管道的长度应符合下表要求:
管径 |
端口伸出长度 |
DN<500 |
≥600 mm |
DN≥500 |
≥1000 mm |
1) 安装金属扎头前,必须对其进行清洁,保证扎头干净光洁;
2) 检修井处的软管,必须套上安全扎头,(扎头用胶带缠绕),用2~3条绑带固定,防止扎头在充气过程中滑出;
3) 检修井处的软管,宜切开黄色外膜,不含黄色外膜的内衬软管用绑带固定于金属端盖;若检修井有外来水,仅在黄色外膜处切一小口。中间检修井位置,宜在黄色外膜处切一小口,口径5–10厘米。
1) 充气前应检查软管各连接处的密封性,以及金属扎头所有螺母和橡胶密封,湿软管末端宜安装调压阀;
2) 气压应缓慢地充起,充气过程通过摄像头观察材料内部情况,保证材料充分伸展,使湿软管充分膨胀扩张紧贴原有管道内壁,各口径和壁厚的压力值应根据操作指南说明书设定。
注:以上为新标准的草稿修订大纲,并非最终印刷版,仅供大家提前参考,最终实施请以新规程发布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