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管道结构性缺陷非开挖技术
由于排水管道一般都敷设在人口密集、商业繁荣的市区,管道周边充塞着雨水、污水、煤气、电力、热力、通讯电缆等各种市政管道和设施,因此改造工程实施存在相当大的难度。
目前,国内的非开挖修复技术使用比较广泛的技术包括:拉入式紫外光原位固化修复技术、聚氨酯等高分子喷涂技术、翻转式原位固化修复技术、机械制螺旋管内衬修复技术、不锈钢双胀环修复技术、点状原位固化修复技术等。但是,对于严重坍塌、破裂、变形的大直径排水管道,通常只能采用传统开挖换管的方式修复。
排水管道结构性缺陷非开挖修复技术采用管内注浆对渗漏点进行堵漏、加固坍塌处周围的土体、利用液压顶升系统安装钢环片对管渠变形、坍塌部位进行恢复、加固预处理,预处理完成后,采用喷涂、原位内衬修复技术对结构性缺陷排水管道进行修复,恢复其使用功能。
该技术施工速度快、安全系数高。采用聚氨酯膨胀材料对管道渗漏点进行堵漏,及时有效地消除渗水对施工环境的影响,提高了施工的效率,节省施工时间 ;采用聚氨酯膨胀 材料对管道坍塌部位处理,不仅添堵了管道周边的细小空隙, 并能够稳固周边土体,保证了施工环境的安全。
采用该修复 施工工艺,内衬修复后表面较为光滑,管道过水断面几乎没有缩小,排水流量没有减少,维持了原管道排水设计流量的功能。同时该技术不需开挖路面,只需在检查井处设置临时围栏,对周边交通、附近管线和建筑物几乎没有影响,施工期间仍维持原交通运行方向 ;施工过程噪声低,对周边居民 生活影响较小,能做到绿色施工、节能环保。
管内注浆方法:
采用化学注浆技术对管道塌陷、变形位置进行管内注浆,先对塌陷位置进行止水,然后进行土壤稳固。管道内部的注浆止水范围为渗漏点上方 ;然后再注确保土体的稳固,在管道塌陷部位以 15°的角度斜向外打入注浆管,注浆依次间隔进行。
塌陷部位掏挖和钢片内衬施工方法
土体稳固后,塌陷土体的掏挖以 400mm一进尺。采用两个半圆钢片拼装成圆管,并固定牢固形成内衬,钢片壁厚 不小于 5mm,固定两端,中间预留注浆孔。在施工过程中 应对未掏挖部分进行临时支撑,边挖边撑。待第一进尺掏挖、内衬钢片完成后,再进行第二进尺掏挖及内衬钢片。
管道内衬修复方法:
拉入软管之前,在原有的管道内铺设垫膜,垫膜置于原有管道底部,以减小软管拉入过程中的摩擦力和防止软管的划损。软管沿管底的垫膜,将浸渍树脂的软管平稳缓慢地拉 入原有管道。拉入后,通过压缩空气,使软管充分膨胀扩张 紧贴原有管道内壁,先打开第一个灯架上的紫外光灯,开灯时间间隔后再打开第二个灯架上的紫外光灯。
紫外光灯架的拉入速度应根据管径、壁厚及灯架组合确定。固化过程中,内衬管内部应保持压力,使内衬管与原有的管道紧密接触。衬管固化后,缓慢将管内压力降低至大气压。固化后应拆除站头,拉出底膜,将内衬管端头切割平整。
传统的修复方案会造成严重的交通影响,采用喷涂工艺对有结构性缺陷的渠箱进行修复,该施工技术不需要开挖路面、作业占地面积小、可分段施工、实施灵活,最大限度地 减少了对市政道路交通的影响。施工速度快,确保了工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